活化古蹟新典範

歷時超過十年,中區警署建築群經保育及活化後,現已蛻變為大館 — 古蹟及藝術館,自2018年5月開幕首年內,已吸引逾340萬人次到訪,成為香港最多人到訪的古蹟。

中區警署建築群曾經是封閉的政府用地,其後成為由香港賽馬會(馬會)與特區政府自2008年起合作推行的活化計劃,由 馬會負責保育活化工作。過去十年,馬會傾盡心思及努力,並克服重重困難,復修這個佔地13,600平方米、擁有超過170年歷史的建築群,使歷史建築物活化再用及向公眾開放,讓市民享用這個新添的古蹟及藝術空間。

建築群內有16幢歷史建築物,其中15幢及數個戶外空間經過仔細復修後,已向公眾開放。餘下的一幢歷史建築物— 已婚督察宿舍(第四座)於2016年部分倒塌後,馬會一直研究復修方案,建議活化再用及向公眾開放。

過去三年,馬會與由本地及海外專家組成的專業項目團隊,一直為第四座探索各種可行的復修方案,並綜合持份者的意見,為這幢歷史建築物尋找最合適的復修方案。

這個復修方案旨在將第四座活化成為表演藝術和展覽的場地,讓廣大受眾受惠。復修方案將會在原有佔地面積重建倒塌的部分,並以適度和現代手法展現第四座,同時尊重和兼顧建築群的歷史。

馬會將在第四座的復修工作中貫徹過去十年沿用於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保育原則,在公眾安全為大前提下,致力復修以呈現其歷史原貌,並在外觀上展現新舊建築的融合。

呈現歷史原貌著重保存歷史建築物的原有外觀和韻味,透過保留建築物原有的設計、物料、工藝和構件,以呈現其原本的面貌,讓訪客可欣賞到其原有特色和建築風格。

為歷史建築物賦予新生命和功能,是保育活化古蹟的重要一環。因此,讓新舊建築外觀上適度地辨別,然而在視覺上仍兼顧兩者融合,至關重要。

最後,公眾安全是整個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中最重要的保育原則。馬會一直秉持僅作出必要的改動並以最少改動的原則進行復修工作,致力確保建築物經活化後既保留原有特色,亦符合現今的安全標準。

中區警署建築群第四座的復修方案,將貫徹上述的保育原則,並反映團隊以謹慎的態度,盡力在保存建築物的原真性、新舊建築融合及公眾安全之間作出巧妙的平衡。復修方案亦體現馬會的信念,馬會相信活化古蹟並不只是保存一個不能再發揮原有用途的歷史建築物,而應是為其賦予新生命,讓它可持續作現代用途。

在長達十年的活化工作中,大館積極夥拍社會各界,包括本地學校及機構、文物及藝術界持份者、鄰里和商戶,攜手保存和展示本地文化。儘管項目龐大複雜,大館在開幕首年, 已提供超過750場本地及國際級展覽和公眾活動,以及逾800場歷史文物導賞團,同時為本地新進藝術家和表演者提供平台。

大館的保育工作獲其服務的社區和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肯定,包括榮獲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為獎項中的最高殊榮。由國際保育專家組成的評審團對馬會採用的創新建築方案和多元化及富創意節目表示認同。此外,獎項亦對馬會在保育活化歷史建築的工作上,追求卓越並達致世界級水平的態度予以肯定。馬會將繼續在第四座的復修工作上堅守保育原則,提供一個獨特的文化空間讓市民享用。